三下鍋:
①相傳明嘉靖三十三年(1555),由于朝政腐敗,倭寇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(qū)不斷大肆襲擾,朝廷曾多次派大軍抗倭,都慘敗告終。尚書張經(jīng)上奏朝廷,請征湘鄂西土兵平倭,明世宗準(zhǔn)奏,派經(jīng)略使胡宗憲督辦。永定衛(wèi)茅崗?fù)了抉麍蛑c兒子覃承坤及桑植司向鶴峰、永順?biāo)九硪砟?、容美?今湖北鶴峰)田世爵等奉旨率士兵出征。時值陰歷年關(guān),覃堯之深知一去難返,決定與親人過最后一個年,于是下令:“蒸甑子飯,切砣子肉,斟大碗酒,提前一天過年再出征?!币驎r間緊,來不及作許多菜,就來個臘肉、豆腐、蘿卜一鍋燉,叫作“合菜”,吃了好上路。這道菜以后演變成“三下鍋”。士兵上前線后,很快打敗倭寇,收復(fù)失地,世宗親賜匾額,上書“東南戰(zhàn)功第—”。志書記下了這段歷史:“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大犒將士,除夕,倭不備,遂大捷。后人沿之,遂成家風(fēng)?!边@種特殊的土司宴,沿襲到今天,成為當(dāng)今張家界地區(qū)最具特色風(fēng)味的美味佳肴。
②張家界三下鍋又名土家三下鍋。是將臘肉、豆腐、蘿卜一鍋燉,做成“合菜”,味道爽口,后來人們把這道菜叫作“三下鍋”。
③相傳從前土家人有三個小朋友,大雪天做幾道菜肴一起喝酒聊天,由于天氣寒冷,菜很快就涼了,于是他們想了一個辦法:把幾道不同的菜肴用火鍋燉在一起,結(jié)果一吃大驚,味道獨特,回味無窮,流傳至今,成了人們喝酒聊天的必點菜。